2024年免费资料全集

职工风采

首页
员工天地
职工风采
写给春天的三封信
发布时间:2025-03-26    作者:梁俊芳    浏览量:64     分享:



第一封之春风

640 (6).jpg

有人问:春风是什么?是袁枚笔下“春风如贵客,一到便繁华;”是李白笔下“春风不相识,何事入罗帏;”是杜甫笔下“江汉春风起,冰霜昨夜除;”更是李峤笔下“解落三秋叶,能开二月花。过江千尺浪,入竹万竿斜。” 

是啊,风乍起,吹皱一池春水,大风起兮云飞扬,东风浩荡三千里,萧瑟秋风今又是,换了人间。古诗四季风中,春风表达勃勃的生机,夏风描写火热的激情,秋风体会萧瑟的寒意,冬风则寄托着对春的渴望。

唯有春风在人们心目中始终是那么美好,柔柔的风像母亲抚摸婴儿的手,款款的风携来迷人花香,急急的风送我纸鸢上青天。就是在这双无所不能的无形的手拨弄下,高天滚滚寒流急,大地微微暖气吹。 

春风的迷人知趣,引来无数诗人竞折腰。有人感到迷惑新奇: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?有人感叹昭华早逝:暗香留不住,多事是春风。有人邀伴去踏青: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有人诗兴大发: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更有好事者,想象好风凭借力,送我上青天。愿奴胁下生双翼,随花飞落天尽头。塞外大漠中有人驻马喟叹: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杜牧曾在赤壁怀古:东风不与周郎便,铜雀春深锁二乔。李煜也伤感春之短暂:别时容易见时难,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间。

然而,赞也罢,叹也罢,春去春来,花开花落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留也罢,送也罢。大自然依照自己规律,斗换星移,季节交替,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。 

第二封之春雨

多少次季节轮回,多少次风雨交替,你终于又来了,你是春天的先行者,你是风雨送春归的报喜者。傍晚时分,烟雨朦胧,雾霭沉沉,细细密密的雨丝从天而降,仿佛唤醒大地的使者。女儿坐在窗台上,细看春雨,聆听它淅淅沥沥的声音,用稚嫩的声音说到,原来是雨夹雪呀。细雨中,燕子低飞,时而在柳树边盘旋,时而在路边的电线杆上休憩,给细雨中的春天增添了一丝轻快与灵动。经过一夜春雨的洗礼,土地松软且湿润,积蓄了一冬的嫩芽,静静感受春雨的滋润,只待春雨过后,它们冲破泥土的束缚,吐出新的嫩芽将春天点缀。

不由想起古代的文人墨客关于春雨的描写,就是在这般春雨的滋润下创作出来的吧!“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”。韩愈在早春时节的春雨仿佛打开了春天的一扇窗,在春雨的洗礼下,小草蠢蠢欲动,若有似无地在大地上悄悄萌发。“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”杜甫笔下的春雨,诗意与画意,浑然一体,悄然入画;“春水碧于天,画船听雨眠”,韦庄的词句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,在春江水暖、烟雨朦胧中,感受那份宁静与惬意;“小楼一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”,陆游的诗里,春雨陪伴着漫漫长夜,次日清晨,深巷中传来的卖花声,为生活增添了几分烟火气息与浪漫情怀。

第三封之春光

有人问什么是春光?脑中豁然出现的就是朱熹的《春日》:“胜日寻芳泗水滨,无边光景一时新。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。”为何《春日》如此脍炙人口?不外乎它浩大的意境、阳光的能量、丰富的寓意,它留给我们歌颂和赞美春光的无限想像空间。

春光明媚的田野,放眼看去那一片鹅黄耀眼的油菜花田,像那柔柔软软黄缎被面,又像那翻滚金色浪花的海洋,惹得“儿童急走追黄蝶,飞入菜花无处寻。”故而张翰有诗赞曰:“青条若总翠,黄花如散金。”让人看了无不产生那种亲手抚摸一番,然后进入其中的冲动。

许多古诗都是从微观入手来描摹春意的,“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”;“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”;“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”“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”“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”。

还有垂柳、青草、燕子、桃花、杏花,都是春的符号,组成春光的要素,它们相互搭配有机组合,将大地装扮得如此五彩缤纷,妩媚多姿,让那个生机勃勃的春光跃入眼帘。还有岑参的《山房春事》:“风恬日暖荡春光,戏蝶游蜂乱入房。”生动描绘出徐徐东风拂面,万紫千红入眼,这是全景镜头里的春色,蕴涵着无尽的生机与力量。

春光无限美,但同时也短暂,人们惜春、惜时、怀春、诵春的情怀也来得迫切,所以朱熹诗曰“一寸光阴不可轻”,孜孜不倦地劝学;他又写出“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”的诗句,千古问答,一直流传至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