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免费资料全集

文苑撷英

首页
员工天地
文苑撷英
诗品端午
发布时间:2020-06-18    作者:马姣    浏览量:1716     分享:

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美丽的传说,关于众多端午节的传说,所熟知的莫过于三闾大夫屈原。公元二七八年,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,屈原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,眼看国破之难,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,他忧心如焚,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,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,于五月初五抱石自沉。

这位“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;安能以皓皓之白,而蒙世俗之尘埃乎?”的伟大诗人,这位“扈江离与辟芷兮,纫秋兰以为佩。”的楚国贵族,这位“怨灵修之浩荡兮,终不察夫民心。众女嫉余之眉兮,谣诼谓余以善淫”的劝谏达人,用实际行动捍卫尊严。他自尽的举动令人唏嘘不已,当时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,开始自发的举行纪念活动。到宋代,朝廷追封屈原为忠烈公,并下诏将五月初五定为“端午节”,谕令各地官府组织纪念诸如赛龙舟之类的活动。因为屈原在诗词上的伟大成就,端午节也被称为诗人节,历代文人墨客争相吟咏诗词,怀念屈原,抒发己志,描绘当时的风土人情。

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一首词《浣溪沙·端午》,其中有这么几句:“轻汗微微透碧纨,明朝端午浴芳兰。流香涨腻满晴川。”古人以五月初五为恶日,便想通过各种方法途径去驱邪,因此在此日,插菖蒲、艾叶以驱鬼,薰苍术、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邪疫,保佑平安。苏轼词中描绘的便是以兰汤沐浴的端午节旧俗,用来洗涤污秽,驱散恶日带来的厄运。我依稀记得小时候,端午节那天妈妈拿出大木桶,里面盛满温水,将我们放进去狠狠的揉搓一顿,非要擦得白里透红才罢手。

到了清朝,关于端午的诗歌带有了明显的讽刺意味,多有不平则鸣的意思。李静山可以当做这类讽刺现实的代表,他的《节令门?端阳》中写道:“樱桃桑椹与菖蒲,更买雄黄酒一壶。门外高悬黄纸帖,却疑账主怕灵符。”端午节了,一家人准备吃喝物品妥当,更是买了雄黄酒准备一醉方休,这时候看见门外高高悬挂着黄纸帖,幻想债主害怕灵符不敢进门要账。封建社会后期,社会矛盾突出,整个封建帝国风雨摇摆,普通民众饥寒交迫,借端午节的噱头抒发自身对社会的思考,反映一定的人生困境,成了当时诗歌的主流,继承了中国以诗言志的传统。

到了2010年6月16日,秭归端午节盛大开幕,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应邀参加,赋诗一首《秭归祭屈原》,全诗充满对祖国的深情怀念,以一个异乡流浪人的身份,从屈原高洁的品格、永不屈服的精神入手,兼论韩愈、苏轼的放贬,张骞、玄奘的探险,表达着一个老人对重归祖国怀抱的期望。“如你,我也曾少壮便去国。《乡愁》虽短,其愁不短于《离骚》。你阻于江湖满地,我阻于海峡中分。你顺流而下,如江水不回头。我又何幸,少壮出三峡,还金陵。浮槎渡海,临老竟回头。回头竟有岸,溯你的泪痕斑斑。”读来句句深省,字字含泪,一个站在海峡翘望祖国、怀念故土的形象跃然纸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