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免费资料全集

文苑撷英

首页
员工天地
文苑撷英
《沁园春?雪》写作的历史背景
发布时间:2019-12-04    作者:马娇    浏览量:1426     分享:

   1935年10月,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,要实现中央在西北为革命大本营奠基的任务,但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。中共中央清楚,只有向外发展,才能巩固和扩大陕北根据地,改变困难局面。因此,毛泽东力排众议,提出东征的战略主张。他指出:“东讨之利益是很大的。” 12月,刚刚站稳脚跟的中共中央召开了“瓦窑堡会议”,会后立即组织“东征部队”,准备渡过黄河与日军作战。

   1936年1月26日,红军“东征部队”从长县出发,2日挺进至清涧县高杰村袁家沟一带,进行了为期天的休整,并发布了《东征宣言》,将红军奔赴抗日的消息通电告知国人。    1936年2月,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、彭德怀的指挥下从陕北清涧渡过黄河,发起东征战役,虽然此次东征遭到阎锡山晋绥阻挡,只能撤回,但对毛泽东来说,收获了一首空前绝后的词作《沁园春?雪》,有人将这首词形容为毛泽东诗词的珠穆朗玛峰。但是,也有人认为这首千古奇作并非作于一时一地,从更确切的表述来看,毛泽东在陕北清涧开始创作《沁园春?雪》,到晋西石楼时完成比较满意的初稿。

   然而,这首词真正大放异彩应该是日本战败后,为了避免内战,毛泽东飞往重庆与蒋介石会谈,毛泽东把这首词写在柳亚子的笔记本上,后来重庆的《新民晚报》副刊转载了这首词,因而名声大噪,震撼山城。接着,重庆《大公报》又将它与柳亚子的和词一起刊登,影响进一步扩展。毛泽东回忆说这首词作于飞机上,可能毛泽东记忆出现偏差,不过从诗的整体风貌而言,磅礴恢弘,应该是毛泽东坐飞机飞向重庆,俯瞰中国的大好河山,一时诗兴大发,修改旧作,从而创造出中国诗词的一个新高度。这首词后阙列举了中国传统上给予高度评价的帝王们,最后两行用对比的方式,点明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”。鲁迅夸赞他有“山大王”气概,像《水浒传》里扯旗造反的梁山好汉。当然,毛泽东词中的风流人物就是指那些新中国的主人,是人民群众,而不只是他。

   毛泽东重返我国古代诗词言志的传统,暂时忘却了革命者身份,替中国未来写下浓墨重彩一笔,也是毛泽东本人真实情感的流露,对中国共产党前途充满信心。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身体力行的精神,对于诗歌的创作追求真实,而且在真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成为共产主义的理想。诗歌中充满辩证思想,从古至今,现实与理想,真实与想象,互相交错共生。革命斗争过程艰辛坎坷,诗歌精神却是昂扬向上,看不见丝毫颓败、失落。毛泽东的诗歌能够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保持一种良好的互动平衡状态,既不会过分理想化使得诗歌看上去空洞乏味,也不会过分注重艰苦的战斗使革命看上去成功渺茫。他是文艺为人民,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忠实践行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