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免费资料全集

每月共读一本书专栏

首页
专题专栏
每月共读一本书专栏
思索人生二三事 ——读《活法》有感
发布时间:2022-02-14    作者:刘淑珍    浏览量:1008     分享:


苏格拉底曾说:“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。”言虽至此,然于我而言,人生亦有诸多迷惘与困惑,稍不留神,便会陷入人生谜团之中。步入工作的我,时而叩问内心:人生的意义是什么?工作的意义是什么?人生的价值在哪里?坦白来说,这些困惑时常萦绕在我脑海,每每困惑之时,我的逃避性人格便会“勇往直前”,让我获得短暂性的快乐,然根本性问题尚未得以解决,它会成为一种恶性循环,间接性在我生活中闪现。如何才能追寻一种光明而宽阔的人生境界,如何在人生这场修行中实现修己、修心、修道,我想这是需要我在人生之旅中不断探索的。

对于面对不确定未来而惴惴不安、正在寻找生活意义且渴盼指引的我来说,稻盛和夫的《活法》,犹如迷雾中的明灯,为我照亮了前行之路,真所谓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。说来有些惭愧,若不是公司读书协会开展品读《活法》茶话会活动,我将与这位人生导师擦肩而过。在我看来,《活法》是一本大道至简的人生之书,全书没有晦涩难懂、诘屈聱牙的文字,而是在平易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真知灼见。先生以亲身经历现身说法,讨论的是与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人生问题,充斥着哲思理趣。是先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悟到人生不仅是一个生物过程,更是一个充实、旺盛、快乐和镇静的精神过程,在这个过程中,要学会始终从正面忠实地面对自己的人生。是先生让我再次找寻到生活的真谛与工作的乐趣,我想这大抵就是先生创作的初衷吧,让越来越多的后辈在生活的困境中学会释然,在繁芜的工作中重燃激情。

关于“作为人,何谓正确?”的思考,是先生终其一生的探索,他在摸索中实践,在实践中摸索,最终形成了著名的“京瓷哲学”。先生实则是在告诉我们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,并始终保持自己的人生观在正确的方向。于我而言,早在呱呱坠地之时,父母便对我开启了漫长的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式人生教育,进入学校教育阶段,师长对我进行了言传身教式的人生教育,进入社会之后,社会对我进行了包罗万象式的人生教育。无论是家庭教育,还是学校教育,抑或是社会教育,其终极目标便是让我们学会做一个“大写的人”。先生将树立这种正确的人生观贯穿于《活法》的始终,第一章中“严格自律的‘王道’人生观”与第五章中“踏着人生的正道,走向光明的未来”便是最好的佐证,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性自不待言。先生以社会高速发展给地球带来的污染为例,批判人类盲目追求科技发展而造成地球污染的不适当行为,谴责那些一昧追求利益而置生态环境于不顾的人类,为此,我们也为恢复生态付出惨重的代价。我们的一生,终将会面临各种身外之物的诱惑,我们可以选择性地遵循“存天理,灭人欲”的法则,取舍的过程便是我们践行各自人生观的过程。如若人人都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,那么我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就指日可待了。

关于成功的秘诀,我想这是每个人终其一生想要得到的答案。有人将失败归因于运气差、机会少等诸如此类的客观原因,唯独没有从自身寻找主观原因。稻盛和夫先生在《活法》一书中多次谈及成功的秘诀,全然没有神秘感,反而是我们习以为常确容易被忽视的细节。诸如“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可能到手”“只要考虑达到每个细节,目标就一定能实现”“成功需要缜密的计划和精心的准备”“锲而不舍干到底,结果只能是成功”“持续努力,变平凡为非凡”等等,表面上看起来简简单单,可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呢?审视自己,恍然发觉自己曾多次与成功失之交臂:有始无终的跑步计划、半途而废的阅读计划、细节的忽略、缺乏主动性等等。成功看似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,但是只要我们学会分解目标,走一步,再走一步,终究我们会与成功迎面相遇。有人说先生的成功秘诀带有一定的唯心主义,我却不这么认为。先生提出“心不唤物物不至”“努力到连老天爷都出手相助”“工作现场有神明”等观点,尽管带有一定的唯心主义色彩,但我却认为先生是在主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。意念的力量是无穷的,当我们认准一个奋斗目标时,便要心无旁骛,为之不懈努力,为实现这一既定目标,提早部署,缜密计划,持续推进,直至目标的实现。2021年后半年,公司致力于创建绿色旅游的双一流企业,公司上下一心,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着、努力着、拼搏着。尤其是公司领导班子的躬身入局,让所有人干劲十足:亲自加入除草活动、亲力亲为植树覆绿活动、频频往返于电石分厂与热电分厂、亲自参与检修工作等等事例不胜枚举,领导的身影成为现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。在公司领导班子的感召下,无数职工默默行动起来,一改往日面貌,以积极昂扬的状态为电化公司的未来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关于工作的乐趣,我想这亦是每个“打工人”在不断探索的问题之一。在我看来,要想快乐工作,大抵要先学会乐业。一来要学会享受“参与其中的乐”,只要参与一项工作任务,就是快乐的;二来要学会享受“获得成就的乐”,当工作任务完成,达到自己内心要求时体验到的满足;三来要学会享受“自我成长的乐”,通过自己的努力,服务他人的能力不断提升,为人处世达到了新境界。作为职场新人的我,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初,其实我并没有找到工作的乐趣,不了解工艺流程的我空有一腔热血,却大有一番无处发力的无奈感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在熟悉部门工作流程的基础上,逐渐找到一丝获得感与满足感。犹记得领导让我撰写讲话稿与各类报告,接到任务之初的我甚感惶恐,待厘清脉络之后,一切水到渠成。我坚信不论做什么,只要积极体验其中的乐趣,并通过主动赋予意义,获得工作动力的输入,就会成为一个有自我工作动机的人。这便是稻盛和夫先生所言的自我燃烧型的人,他们不仅自我燃烧,还会将正能量传递给可燃型的人和不燃型的人,实现全员“共燃”。

在乐业的基础上,追求一种“向好”的状态。把事情做得越来越好是一种态度,表明对自己承担事务的负责,它更体现了一种“向好”的思维,背后是反思的习惯,即通过反思不断做出行动的改进。不难发现,那些有反思习惯的人往往有自己内心的“要求”,他们做事的标准总是高于他人,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标准,正是这样的标准引导着做事的结果不断“向好”。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得更好,有了这种精神,即便是起点低、水平差,输出的结果也会不断“优化”,由不完美走向完美。

在这种“向好”的状态下,常备利他心和同理心。所谓的利他心和同理心,不过是希望人人都能学会感同身受、换位思考罢了,它不是要求我们改变他人,而是要接受对方的不同。大抵在工作中时有发生各类冲突,我也不例外,有时囿于自己的工作思维方式之中,缺乏灵活变通,一昧地要求别人体谅自己的难处,孰不知人人各有其难处。我想如果我们能在工作中多为他人考虑一分,我们的工作便会更加顺利地推进十分甚至二十分。工作少一分冲突,便会多几分融洽,和谐温馨的工作氛围不求自至。

稻盛和夫先生的《活法》让我如沐春风,大有醍醐灌顶之势,让我大彻大悟,我们这些后生晚辈,定不辜负先生美意,学会生活,学会工作,朝着先生期许的方向迈进。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一个温柔且强大,自信且快乐的工作人,也愿我们初心不与年俱老,奋斗永似少年时!